行政诉讼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380 | 评论:3
逾期付款后,很多收藏者会通过起诉来威胁大家。事实上,他们根本不会。当然,如果欠款数额较大,短时间内无法支付,被起诉其实是迟早的事,无法避免。
如何辨别诉讼通知的真伪?1.接到法院的电话,一定要问对方是哪个法院的。然后我们可以自己在网上查到法院的电话,自己打电话核实事情的真相。
一般情况下,法院不会直接打电话通知你被起诉。所以我们对这个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然后需要再确认一下。根据接到电话的法院的信息,然后我们在网上查询或者拨打114查询号码,按照我们查询到的准确的法院电话拨打。之后,打电话了解你想咨询的活动。如果法庭上有这种牵扯到自己的案件,一定要了解清楚。
2.基本上通过电话、短信告知被诉信息可能是虚假信息,因为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章第二节第八十四条规定,送达诉讼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受送达人应当在送达回证上注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第八十五条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达受送达人。这两条是有明确规定的,法院也会按照标准程序完成诉讼通知书。如果你只是接到一个电话,那么你不能完全确认这是事实。
3.如果接到法院咄咄逼人的电话,向你提到钱,一定要警惕,可能是假消息。
接到这样的电话后,也要注意防止自己在接电话的过程中被骗。一般法院都是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一个普通居民,不会采取高人一等的态度。如果接到电话后,法院工作人员一直以非常强势、咄咄逼人的态度跟你说话,那么这个人就有问题。如果对方在反复电话中提到了涉及钱和转账的情况,那么十有八九他是骗子。
收到诉讼通知的短信怎么办?别慌,几个小窍门教你识别真伪总有很多人反映,自己收到了短信形式的立案或起诉通知,但不是12368发的,打12368也查不到相关案件。有的人认为不是12368发的肯定是假的,就忽略了,最后错过了维权的机会。
事实上,虽然大部分诉讼通知书都是在12368平台上发出的,但案件也可以通过12368热线查询。但是,我们毕竟幅员辽阔,并不是所有地区的基层法院都并入12368官网或者热线,而是有相当一部分基层法院有自己的短信平台。所以,今天,我们用以下几条短信来告诉你,如何辨别这类短信的真伪。
先看短信的号码。短信号码以106开头,短信末尾没有退订。短信内容包括法院名称和地点、原告姓名(XX银行)、案由(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信用卡纠纷等)。)、案件编号、法院承办人电话、获取传票和起诉状的具体途径等。这些都说明这是一份真实的诉讼通知书。建议大家不要忽视,避免。
如果信息是手机号发的(还特意做了一个尾号为110的号码),这种信息肯定是假的,有的是1068或者1069开头的短信号码,其实非常好分辨。
1.结尾有退订字样的短信是假的;
2.短信中没有法院名称、原告姓名、案由、诉讼材料送达或领取方式、法院承办人电话等信息的,为虚假;
3.短信中恶意违约、恶意透支、涉嫌诈骗、判刑等词语为虚假;
4.短信说让你去中院审判是假的。掌握了这些判断方法后,基本可以自己判断短信的真伪了。
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是12368发来的验证码,是用手机登录或注册12368官网的提醒,只是混淆视听,吓唬吓唬你,不是诉讼通知!不是诉讼通知!不是诉讼通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记住!
法院会打电话通知你被起诉了吗?可以,一般会先接到电话,通过法院的座机电话通知当事人去法院取、传传票;如果无法联系到当事人或者避免收到传票,法院会采用邮寄送达、委托送达、公告送达等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
送达诉讼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受送达人应当在送达回证上注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
收件人在回执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本文标签: 被起诉可以联系法官吗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重要的不是景深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点评
林鹿
2022-03-14 10:01:32 回复
院都并入12368官网或者热线,而是有相当一部分基层法院有自己的短信平台。所以,今天,我们用以下几条短信来告诉你,如何辨别这类短信的真伪。先看短信的号码。短信号码以106开头,短信末尾没有退订。短信内容包括法院名称和地点、原告姓名(XX银行)、案由(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信用卡纠纷等)
秃顶老男人
2022-03-14 02:15:57 回复
证上注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第八十五条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达受送达人。这两条是有明确规定的,法院也会按照标准程序完成诉讼通知书。如果你只是接到一个电话,那么你不能完全确认这是事实。3.如果接到法院咄咄逼人的电话,向你提到钱,一定要警惕,可能是假消息。接到这样
野客
2022-03-14 09:12:56 回复
常好分辨。1.结尾有退订字样的短信是假的;2.短信中没有法院名称、原告姓名、案由、诉讼材料送达或领取方式、法院承办人电话等信息的,为虚假;3.短信中恶意违约、恶意透支、涉嫌诈骗、判刑等词语为虚假;4.短
本文已有3位网友发表了点评 - 欢迎您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