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203 | 评论:2
大河网讯(记者宋祥乐)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不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大对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社会风尚的治理力度,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4月6日,记者邀请了河南省高院梁法官,就彩礼问题进行解答。
问:男女之间的金钱交换是彩礼还是彩礼?
答:彩礼是指按照当地习俗,男方或其家庭成员以结婚为目的,向女方或其家庭成员支付的礼金和贵重物品。判断是否属于彩礼,应结合给付的目的、习俗、特定性来确定。目的是指缔结婚姻关系的目的;性别是指当地是否有给付彩礼的习俗以及给付的时间和场合;特定性是指彩礼给付的主体是男方或其近亲属。
问:交往过程中男女之间的其他金钱财物往来,如果一方要求返还,如何处理?
答:在交往过程中,男女双方为表达感情而自愿支付的消费性费用、低值物品、招待费、节假日等人情往来,应认定为赠与、人情往来,向支付方要求返还的,一般不予支持。
订婚习俗、婚礼等亲友宴请产生的费用不属于彩礼,不存在返还问题。男女双方在交往期间为表达感情而付出的金钱或贵重物品,非基于彩礼习俗,一般应视为赠与。付款人要求返还的,应当按照一般赠与的相关法律规定办理。
问:分手后还能拿回婚前的感情大礼吗?
答:感情彩礼纯属自愿,与彩礼有本质区别。所以对于男女之间的情感表达,不是基于彩礼习俗,而是自愿赠与。即使数额较大,司法机关也不应过多干预。应按一般赠与的相关法律规定办理,避免简单问题复杂化。
此外,男女交往过程中的资金往来可能是共同消费,也可能是赠与或借贷。一方主张借贷关系的,应当按照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中借贷关系的认定标准和证据规则处理。
问:彩礼父母可以成为共同被告吗?
答:订婚财产纠纷案件,原则上订婚双方是诉讼主体。但在现实生活中,彩礼的给予者和接受者并不局限于男女双方,还可能包括男女双方的父母和亲属,他们可能是返还彩礼诉讼的当事人。
但是,成为诉讼主体并不一定意味着成为责任主体。有证据证明女方收受的彩礼交付给父母、近亲属,或者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可以判处女方父母或者近亲属在相应范围内共同承担责任。
问:什么情况下可以返还彩礼?闪婚,闪离,我需要退彩礼吗?
答:相关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三种情况下,当事人请求返还按习俗给付的彩礼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是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是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不同居;三是婚前给付并造成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虽然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这三种应当返还彩礼的情形,但并没有限制其他情形的彩礼返还。也就是说,除了司法解释规定的应当返还彩礼的三种情形之外,还有其他情形,即是否返还彩礼以及返还的具体数额可以酌情确定。
一般来说,在判断彩礼返还与否时,要充分考虑男女双方是否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共同生活时间长短、婚前交往时间长短、彩礼数额和家庭收入水平、子女是否生育、子女由谁抚养、双方结婚或离婚的原因和过错、当地风俗习惯、彩礼使用等因素,从整体上综合把握案情。
要特别注意平衡男女双方的财产利益和感情利益,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避免因一桩婚姻而造成明显的利益失衡。
问:彩礼返还形式有什么规定?退货需要计算利息吗?
答:彩礼返还以返还原物为原则,双方同意折价返还的除外;因不可抗力造成标的物毁损、灭失或者因自然损耗、降价等因素导致标的物价值减少,一方要求对方赔偿的,一般不予支持。另外,返还彩礼时一般不计算利息。
问:什么是骗婚?
答:司法实践中,很难认定女方是对婚姻不忠,还是家庭观念淡薄,对婚姻不负责任。但对于索要彩礼后消失、离家出走、索要彩礼后与他人同居或短时间内多次结婚的,要注意识别是否涉嫌诈骗。即使不构成诈骗罪,人民法院在认定返还彩礼时也会给予足够的价值判断。如果认定女方确实是为了索要彩礼而捏造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涉嫌诈骗的,人民法院会将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本文标签: 骗婚诈骗罪需要什么证据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中华小神兵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归去来兮
2022-03-11 16:40:02 回复
近亲属,或者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可以判处女方父母或者近亲属在相应范围内共同承担责任。问:什么情况下可以返还彩礼?闪婚,闪离,我需要退彩礼吗?答:相关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三种情况下,当事人请求返还按习俗给付的彩礼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是双方未
骚麦
2022-03-11 19:38:26 回复
于彩礼习俗,而是自愿赠与。即使数额较大,司法机关也不应过多干预。应按一般赠与的相关法律规定办理,避免简单问题复杂化。此外,男女交往过程中的资金往来可能是共同消费,也可能是赠与或借贷。一方主张借贷关系的,应当按照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中借贷关系的认定标准和证据规则处理。问:彩礼父母可以成为共
最近爷缺爱
2022-03-11 11:15:18 回复
赠与、人情往来,向支付方要求返还的,一般不予支持。订婚习俗、婚礼等亲友宴请产生的费用不属于彩礼,不存在返还问题。男女双方在交往期间为表达感情而付出的金钱或贵重物品,非基于彩礼习俗,一般应视为赠与
本文已有2位网友发表了点评 - 欢迎您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