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法律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211 | 评论:0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犯罪记录对一个人有多大的影响。
如果你是农民、自由职业者,影响未必有多大;但如果你是公职人员或者某些特定行业的专业人员,有犯罪记录往往是致命的。
以律师为例,在申请执业前,必须去户籍所在地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如果你有故意犯罪记录,是做不了律师的。
什么是犯罪记录?
犯罪记录,是指人民法院作出有罪的生效判决和裁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此外,相对不起诉的案件,因当事人确有犯罪事实,只是由于犯罪情节轻微等原因才被不起诉,一般来说是有犯罪记录的。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拘留、逮捕等属于阶段性的刑事强制措施,不应作为此列。
哪些职业受犯罪记录影响比较大?
一、公务员,《公务员法》规定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二、事业单位,因故意犯罪、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不得担任公证员等。
三、企业的董、监、高的,因经济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五年内不得担任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四、对特定行业的资格取得的限制。比如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不得参加司法考试、不能考取导游证、记者证等。
犯罪记录还可能对亲属造成负面影响!
大家比较熟悉的是高等院校的入学、公职单位的就业、从军都会有政审。而亲属的犯罪记录(尤其是直系血亲)可能会导致无法通过政审。在某些地方这些机关会明确告诉你因为亲属的犯罪记录,你无法通过政审;但是在某些地方他们不会直接告知,是潜规则。
这就类似于古代的“株连”制度,就法治社会来说,是极其不合理的。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我国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制度。
《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近期社会上出现了提倡对性质恶劣的未成年人犯罪,也应依法判处刑罚的呼吁。但从社会整体来看,对未成年人进行区别对待是合理的。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本文暂无评论 - 欢迎您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