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96 | 评论:1
前段时间在知乎看到网友@愤怒地吃鸡胸肉整理的一份《上海各行业真实税前收入情况表》。
小区保安,一个月2500;健身房前台的小姑娘,休息一下,一个月3500。
每天出入高大写字楼的白领,工资6000元;星巴克全职,税后4000。
消防队专职消防车司机,6000;同单位普通消防员工资5000,每个月要交300饭钱。或者是处级或者副处级的警察,365天待命,常年15万左右。
如果你运气好,进了外企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月收入也只有1万到1.5万之间。
取而代之的是为996代言的木匠、电工、瓦工、程序员。他们的收入普遍较高。
无数组数据揭开了劳动者的遮羞布。
要知道,这里是上海,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房价也在不断变化。
除去社保,日常开销,房租,房贷,社会消费,赡养孩子,赡养老人,医疗费用,这样的收入真的少得可怜。
曾经有一句话,认为钱好赚是年轻人最大的错觉。
意味着赚钱难。现在,更多体现在赚钱的天花板上。
如果你没有达到行业的顶端,那么从你第一次选择某个行业的那一刻起,你的收入就注定了。
绝大多数普通人并不像别人看起来那么轻松自在。
微博中一位博主说,现在最大的误解就是大家都觉得在办公室工作的人活得更好。
“其实这是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造成的错觉。
当下,在小隔间里为PPT、会议、领导与客户的会面而操劳的白领,与过去在工厂里踩缝纫机、穿线、与工头打交道的女工,并无本质区别。"
你以为大城市的人一定很有钱很有钱,其实大部分只是为了一碗饭,几十年来重复着昨天。
但是,外界传递给你的信息是:今天是谁把钱挥霍在一套房上,昨天是谁给了六位数的年终奖,明天是谁把钱挥霍在孩子出国留学的机会上。
即使公司的某个同事怀了二胎,没有任何顾虑,也可以成为你的羡慕点,生活慢慢给你一种错觉:
“我好像是同龄人中最差的一个。”
怎么能不焦虑,怎么能不急躁。
但是,我要告诉你,这些只是幸存者跑偏的一个“陷阱”。
02
先讲个故事。
在塔勒布的《黑天鹅》中,有一个2300多年前罗马演说家、思想家西塞罗讲的案例。
有人给一个无神论者看了一幅油画。在油画上,有一群正在祈祷的崇拜者。他们在一次海难中幸存下来。
本来这幅画是想宣传这些人没有在沉船中淹死,是因为他们相信神灵,为他们祈祷。
没想到,无神论者问:“那些信神的,祈祷后淹死的人的画像呢?”
没有人回答,因为死人不会说话。
那些比画面中的人多无数倍的人在灾难中死去,却因为“死人不会说话”,说不出最真实的经历。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人们只看到了某种筛选的结果,却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所以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提起“上海”这个词,大脑皮层总会联想到高耸的东方明珠和奢华的生活。第一反应是得出“魔都=富人聚集地”的结论。
事实上,根据上海社保网的官方数据,2018年上海月平均工资比去年增长了9%,达到6504元,年平均工资为78045元。
扣除社保、纳税等各种费用,上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58988元。城镇居民更高,62596元;农村居民,才27825元。
褪去华丽的假象,每一个回到职场和床上的普通人,肩上都背负着同样的重量。
网上一年几百万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少见。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70.7%的网民月收入低于5000元。
你可能不信,但这其实是“幸存者偏差”。
再比如,当你以为身边的大学生已经烂在大街上的时候,其实按照2018年全国录取率,本科只占4.43%。换句话说,只要你是本科生,你就碾压了95%的中国人。
但是为什么还是觉得大学生遍地都是?
因为你是年轻一代,你在大城市,你身边大学生的概率更高,你看不到更多没上过大学的农民和工人。
这也是“幸存者偏差”。
每个城市都像冰山一样存在。
山顶的繁华浮在水面,水底是沉默的大多数。
这些沉默的人大多在我们的视线之外,社会很难听到他们的声音。
所以大多数人只看到了山顶的繁华,然后对比自己的情况,焦虑感自然就泛滥了。
但是别忘了,水下的大多数才是最真实的。
03
有一个很讽刺的消息。
2018年,上海一位大叔在相亲角迎娶了生活在美国的女儿。当记者采访他时,侃侃叔叔谈到了他选择丈夫的标准。
“这取决于性格和教育。有学历就有钱。”
这句话切中要害,但没想到在表达对男方工资的看法时,却让人大跌眼镜:
“五千块钱,一个月一万块钱,乞讨!”
在这个新闻下,很多人感叹“自己没资格乞讨”。
其实财富的分配也符合二八定律。
金字塔顶端的20%的人挥金如土,剩下的80%的人挥汗如雨。
但正是这80%看似不起眼,在网络上很少说话的普通人,才是当今社会的中流砥柱。
疫情期间,他们从山里运了85吨物资,送到武汉的农民手中。
我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钱,但危难时,我倾其所有去帮忙。
他们是医生和护士,用瘦弱的身体托起每一个病人,在生命垂危的时候把人从死亡线上抢回来。
工资低,白班夜班,忍着医闹,尽管有怨言,也不要辱没自己身上的白大褂,永远在第一线救死扶伤。
他们是建筑工人,在除夕夜离开亲人,奔赴疫区,用10天10夜建成了3万多平方米的火神山医院。
穿着沾满泥水的劳保鞋,裸露的皮肤沟壑里藏着灰尘,承受着外界的鄙视,我努力建造着每一栋高楼。
他们是一年365天流浪街头的环卫工人,不顾严寒酷暑,弓着身子默默清扫城市道路。
他们很普通,很透明,日复一日默默重复着自己的日常。和你我一样,他们都在培养自己的小家庭,但在危机时刻,generate却做出了惊人的努力,建立起这个最坚实的基础。
不要羡慕网络上给你打鸡血灌输高消费假象的案例;不要觉得“除了我大家都是中产”,盲目增加自己的焦虑。
我们要做的是在各自的生活中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高档餐厅很好吃,家里的汤也不错。
衣食无忧地工作,妻儿双全,和一个笑容满面的家庭一起吃顿饭,这就是普通人的完美日子。
04
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话,大部分人都是受各种不对称信息影响,被动参与“内卷化”而不自知。
“00后,月入20万。”
“三十岁必须有xx存款。达到了吗?”
“工作第五年,离不开X个大牌包包。”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你身上的一些东西,可能是别人羡慕不来,得不到的。
不要在攀比的焦虑中忘记生活的本来面目。
最后,我送你一首小诗:
纽约时间比加州早三个小时,但加州并没有慢下来。
有的人22岁毕业,却等了5年才找到好工作。
有的人25岁当上CEO,50岁就去世了。
有些人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9岁。
有些人还是单身,有些人已经结婚了。
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前段时间在知乎看到网友@愤怒地吃鸡胸肉整理的一份《上海各行业真实税前收入情况表》。
小区保安,一个月2500;健身房前台的小姑娘,休息一下,一个月3500。
每天出入高大写字楼的白领,工资6000元;星巴克全职,税后4000。
消防队专职消防车司机,6000;同单位普通消防员工资5000,每个月要交300饭钱。或者是处级或者副处级的警察,365天待命,常年15万左右。
如果你运气好,进了外企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月收入也只有1万到1.5万之间。
取而代之的是为996代言的木匠、电工、瓦工、程序员。他们的收入普遍较高。
无数组数据揭开了劳动者的遮羞布。
要知道,这里是上海,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房价也在不断变化。
除去社保,日常开销,房租,房贷,社会消费,赡养孩子,赡养老人,医疗费用,这样的收入真的少得可怜。
曾经有一句话,认为钱好赚是年轻人最大的错觉。
意味着赚钱难。现在,更多体现在赚钱的天花板上。
如果你没有达到行业的顶端,那么从你第一次选择某个行业的那一刻起,你的收入就注定了。
绝大多数普通人并不像别人看起来那么轻松自在。
微博中一位博主说,现在最大的误解就是大家都觉得在办公室工作的人活得更好。
“其实这是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造成的错觉。
当下,在小隔间里为PPT、会议、领导与客户的会面而操劳的白领,与过去在工厂里踩缝纫机、穿线、与工头打交道的女工,并无本质区别。"
你以为大城市的人一定很有钱很有钱,其实大部分只是为了一碗饭,几十年来重复着昨天。
但是,外界传递给你的信息是:今天是谁把钱挥霍在一套房上,昨天是谁给了六位数的年终奖,明天是谁把钱挥霍在孩子出国留学的机会上。
即使公司的一个同事怀了二胎,没有任何顾虑,也可以成为你的羡慕点,生活慢慢给你一种错觉:
“我好像是同龄人中最差的一个。”
怎么能不焦虑,怎么能不急躁。
但是,我要告诉你,这些只是幸存者跑偏的一个“陷阱”。
02
先讲个故事。
在塔勒布的《黑天鹅》中,有一个2300多年前罗马演说家、思想家西塞罗讲的案例。
有人给一个无神论者看了一幅油画。在油画上,有一群正在祈祷的崇拜者。他们在一次海难中幸存下来。
本来这幅画是想宣传这些人没有在沉船中淹死,是因为他们相信神灵,为他们祈祷。
没想到,无神论者问:“那些信神的,祈祷后淹死的人的画像呢?”
没有人回答,因为死人不会说话。
那些比画面中的人多无数倍的人在灾难中死去,却因为“死人不会说话”,说不出最真实的经历。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人们只看到了某种筛选的结果,却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所以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提起“上海”这个词,大脑皮层总会联想到高耸的东方明珠和奢华的生活。第一反应是得出“魔都=富人聚集地”的结论。
事实上,根据上海社保网的官方数据,2018年上海月平均工资比去年增长了9%,达到6504元,年平均工资为78045元。
扣除社保、纳税等各种费用,上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58988元。城镇居民更高,62596元;农村居民,才27825元。
褪去华丽的假象,每一个回到职场和床上的普通人,肩上都背负着同样的重量。
网上一年几百万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少见。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70.7%的网民月收入低于5000元。
你可能不信,但这其实是“幸存者偏差”。
再比如,当你以为身边的大学生已经烂在大街上的时候,其实按照2018年全国录取率,本科只占4.43%。换句话说,只要你是本科生,你就碾压了95%的中国人。
但是为什么还是觉得大学生遍地都是?
因为你是年轻一代,你在大城市,你身边大学生的概率更高,你看不到更多没上过大学的农民和工人。
这也是“幸存者偏差”。
每个城市都像冰山一样存在。
山顶的繁华浮在水面,水底是沉默的大多数。
这些沉默的人大多在我们的视线之外,社会很难听到他们的声音。
所以大多数人只看到了山顶的繁华,然后对比自己的情况,焦虑感自然就泛滥了。
但是别忘了,水下的大多数才是最真实的。
03
有一个很讽刺的消息。
2018年,上海一位大叔在相亲角迎娶了生活在美国的女儿。当记者采访他时,侃侃叔叔谈到了他选择丈夫的标准。
“这取决于性格和教育。有学历就有钱。”
这句话切中要害,但没想到在表达对男方工资的看法时,却让人大跌眼镜:
“五千块钱,一个月一万块钱,乞讨!”
在这个新闻下,很多人感叹“自己没资格乞讨”。
其实财富的分配也符合二八定律。
金字塔顶端的20%的人挥金如土,剩下的80%的人挥汗如雨。
但正是这80%看似不起眼,在网络上很少说话的普通人,才是当今社会的中流砥柱。
疫情期间,他们从山里运了85吨物资,送到武汉的农民手中。
我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钱,但危难时,我倾其所有去帮忙。
他们是医生和护士,用瘦弱的身体托起每一个病人,在生命垂危的时候把人从死亡线上抢回来。
工资低,白班夜班,忍着医闹,尽管有怨言,也不要辱没自己身上的白大褂,永远在第一线救死扶伤。
他们是建筑工人,在除夕夜离开亲人,奔赴疫区,用10天10夜建成了3万多平方米的火神山医院。
穿着沾满泥水的劳保鞋,裸露的皮肤沟壑里藏着灰尘,承受着外界的鄙视,我努力建造着每一栋高楼。
他们是一年365天流浪街头的环卫工人,不顾严寒酷暑,弓着身子默默清扫城市道路。
他们很普通,很透明,日复一日默默重复着自己的日常。和你我一样,他们都在培养自己的小家庭,但在危机时刻,generate却做出了惊人的努力,建立起这个最坚实的基础。
不要羡慕网络上给你打鸡血,灌输高消费假象的案例;不要觉得“除了我大家都是中产”,盲目增加自己的焦虑。
我们要做的是在各自的生活中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高档餐厅很好吃,家里的汤也不错。
衣食无忧地工作,妻儿双全,和一个笑容满面的家人一起吃顿饭,这就是普通人最完美的日子。
04
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话,大部分人都是受各种不对称信息影响,被动参与“内卷化”而不自知。
“00后,月入20万。”
“三十岁必须有xx存款。达到了吗?”
“工作第五年,离不开X个大牌包包。”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你身上的一些东西,可能是别人羡慕不来,得不到的。
不要在攀比的焦虑中忘记生活的本来面目。
最后,我送你一首小诗:
纽约时间比加州早三个小时,但加州并没有慢下来。
有的人22岁毕业,却等了5年才找到好工作。
有的人25岁当上CEO,50岁就去世了。
有些人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9岁。
有些人还是单身,有些人已经结婚了。
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你身边有些人好像在你前面,有些人好像在你后面。
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都有自己的节奏。
不要嫉妒或嘲笑他们。
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你也是。
生活就是等待合适的时机行动。
所以,放轻松。
你没有落后。
你没有领先。
一切都很准时,在命运安排的你自己的时区。
你身边有些人好像在你前面,有些人好像在你后面。
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都有自己的节奏。
不要嫉妒或嘲笑他们。
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你也是。
生活就是等待合适的时机行动。
所以,放轻松。
你没有落后。
你没有领先。
一切都很准时,在命运安排的你自己的时区。
本文标签: 2018年平均工资是多少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胡革纪阿弋影视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