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72 | 评论:2
【案例】
吴某某、工友陈某某等人在海上加固他人渔排时落水溺亡。吴某某家人因死亡赔偿金问题与渔排经营者及工人发生纠纷。经当地司法所协调未果,诉至法院索赔108万余元。法院启动诉前调解程序调解纠纷。最终,双方在法院的主持下签订了调解协议:渔排经营者、陈某某赔偿原告吴某某家属各项费用共计42万元,诉讼费用由原告本人承担。因此,原告将诉讼请求降低至42万元,并申请免除诉讼费用。根据调解协议,法院制作民事调解书,送达各方当事人。
[不同意]
本案中,关于是否应该收取诉讼费以及收费标准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诉讼费应参照民国初年的案件按财产主张计算,因调解会减半收取。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本案属于“诉前调解”案件,即诉讼前经法院调解后出具调解书,原案号为“民国初年”的案件。目前该类案件未纳入司法统计范围,也未明确规定“诉前转书”案件不再收费或降低收费标准。
第二种观点认为,本案应参照“诉前确认”的案件标准,不应收取诉讼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案件不收取费用。随着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本条的适用范围应扩大到除人民调解协议以外的其他所有非诉调解协议。因此,如果《诉前调整书》仍按原“民国初年”财产案件诉讼标的计算诉讼费用,则有违上述精神。
第三种观点认为,律师费应根据具体情况收取。如第一个观点所述,不收取诉讼费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按财产主张计算、因调解减半收取的诉讼费数额仍然过高。由于这类案件不再使用“民国初年”案号,与民事一审案件不同,不需要按照财产主张计算诉讼费。一方面,固定数额的诉讼费不会给调解当事人确定调解金额带来太大的影响。其次,按件收费的金额相对较低,即使由原告承担,也不会给原告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有利于调解成功。
【评论】
我同意第三种观点。原因如下:
首先,自2022年起,法院对诉前调解成功后申请司法确认的案件,将编“诉前调整”的案号,不再使用“敏特”的案号;诉讼前调解成功的案件,应当编制“诉前调解书”的案号,不再使用“民国初年”的案号。两类案件的结案文书具有法律强制执行效力,条件具备的,可以不经过诉讼程序先直接申请强制执行。二者的区别在于调解的主体。前者是中立的第三方调解机构,后者是法院。后者如果在法院的主持下进行调解,诉讼费用将按照财产诉讼债权计算,与此类案件消耗的司法资源不匹配,标准有失偏颇,不符合鼓励当事人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目的。
其次,最高人民法院已将“诉前确认”和“诉前确认”案件作为法院诉前调解的衍生案件管理,不再纳入法院民事案件司法统计。此前,“诉前书转”案件使用“民国初年”的案号,纳入一审民事案件统计,必然涉及到诉讼费的收取及其计算标准。如果不收诉讼费,在法律上是没有依据的。当事人不申请诉讼费用司法救助的,只能按照财产诉讼请求计算诉讼费用。不再使用“民初”的案号,为重新界定此类案件诉讼费用的计收标准扫除了上述障碍。“诉前和解”和“诉前和解”的案件属于诉前多元调解的范畴。降低收费标准有利于从非诉逐步过渡到诉讼,体现了诉前调解便民、降低成本的特点。
最后,本案是因合同关系引起的海事人身损害责任纠纷,原告申请免除诉讼费不符合《诉讼费缴纳办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即使原告按照双方达成的调解金额减少了诉讼请求金额,但按照上述“中华民国”案件的诉讼标的计算,诉讼费用也有数千元。诉前法院主持调解是指在纠纷提交法院后,立案前,对诉讼参与各方进行协调。不同于法院指定或委托中立的第三方调解机构进行诉前协调的“非诉”方式,确实需要消耗司法资源。但法院成功主持了诉前调解,并出具了民事调解书,与通过诉讼程序审理和出具裁判文书相比,消耗的司法资源较少。所以这种情况应该收取少量的诉讼费。按件收取是一个相对平衡的标准,具有固定金额和低金额的特点,有利于促进诉前调解的成功。
(作者单位:厦门海事法院)
本文标签: 财产官司律师怎样按标的收费的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诸城人氏 发表的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爱挑食狗子
2022-03-11 12:29:21 回复
法院制作民事调解书,送达各方当事人。[不同意]本案中,关于是否应该收取诉讼费以及收费标准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诉讼费应参照民国初年的案件按财产主张计算,因调解会减半收取。根据相关文件
小熊走丢了
2022-03-11 15:17:08 回复
法统计范围,也未明确规定“诉前转书”案件不再收费或降低收费标准。第二种观点认为,本案应参照“诉前确认”的案件标准,不应收取诉讼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
星光夢想家
2022-03-11 14:47:12 回复
配,标准有失偏颇,不符合鼓励当事人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目的。其次,最高人民法院已将“诉前确认”和“诉前确认”案件作为法院诉前调解的衍生案件管理,不再纳入法院民事案件司法统计。此前,“诉前书转”案件使用“民国初年”的案号,纳入一审民事案件统计,必
本文已有2位网友发表了点评 - 欢迎您
红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