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假释的定义: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患有严重疾病,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被假释的犯罪分
假释的定义: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患有严重疾病,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
假释的地位:
假释在刑法中是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正确地使用假释,把那些经过一定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必要继续关押改造的罪犯放到社会上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地鼓励犯罪分子服从教育和改造,使之早日复归社会、有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假释的适用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可以适用假释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属于拘役和累犯和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故意伤害罪除外)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假释是对犯罪分子有条件地提前释放,同时,并不排除对其继续执行尚未执行的那部分刑罚的可能性
这一特点决定了假释不适用于被判处其他刑罚的犯罪分子
扩展资料:
意义
1,从犯罪人方面的意义
在狱中服刑的罪犯都有提前出狱、重新获得自由的强烈愿望
为了鼓励罪犯认真学习、服从监管、遵守制度、认真改造、真诚悔改,刑法规定了假释制度,是罪犯重新融入社会的桥梁
2,社会意义
刑罚不仅仅是惩罚罪犯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成为教育、改善罪犯的手段

假释有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促进社会的稳定,降低监管成本,有利于社会参与罪犯的改造
此外,假释体现了刑罚经济的原则
因为假释具有减少监管的成本、狱政费用
3,在司法方面的意义:
假释减轻了执行机关的压力与负担
正确的适用假释,将符合条件不必继续在监管场所内服刑的罪犯假释,这不仅有利于假释犯的改造,也有利于狱政部门对其他罪犯的改造
参考资料:百科——假释
参考资料:百科——刑罚
![假释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假释意思是什么]()
一楼的朋友贴主会被你的回答看晕的嘿嘿...

适用假释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根据我国《刑法》第81条规定,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一)法定的对象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可以适用假释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假释假释是对犯罪分子有条件地提前释放,同时,并不排除对其继续执行尚未执行的那部分刑罚的可能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假释不适用于被判处其他刑罚的犯罪分子(二)法定的实质条件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视,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至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或者关键条件犯罪分子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的,应当认为“确有悔改表现”:认罪服法;遵守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和监狱纪律;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爱护公物,完成劳动任务“不致再危害社会”,是指罪犯在劳动改造期间一贯...

更多的相关知识期待你的查询假释是我国教育改造犯罪分子,促使犯罪分子认罪服法的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假释的意思是针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为其在刑罚执行的过程中确实有认罪悔罪表现,不致于再危害社会的,在执行一段时间的刑罚后,附有一定条件的将其提前释放的一种制度当然,假释制度的实施也有一定严格的程序规定,适用假释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第一是适用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判处拘役、管制的犯罪分子因刑期较短,或者没有关押,不适用假释第二是适用假释的犯罪分子,必须已经执行一定时间的刑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原判刑期一半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已经执行10年以上的刑期因为只有执行一定期间的刑罚,才能体现刑罚的严肃性,才能通过教育改造使...

第八十一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第八十二条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程序进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第八十三条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第八十四条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按照监督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