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23年06月16日 | 阅读:165 | 评论:1
1月12日,在成都召开的2021届“十大幸福生活”项目和“民生总结”工作会议隆重召开。会上,成都市2022年幸福生活十大重点项目正式发布。今年,成都将以“建设幸福城市、提高幸福感”为主线,把造福人民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解决一批市民的迫切问题和期望。
其中,在参与优质公共服务倍增项目的体育方面,今年,成都将继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15分钟健身圈”,建设60个社区级智能健身设施示范项目和230个“体育促进健康服务站”。
“幸福生活十大工程”实施以来,成都积极营造以体育为媒介的体育消费新局面,提升社区体育角,构建体育与医学融合新机制,创造崇尚体育的新生活方式,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去年,全市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500万人次,开展各级全民健身活动5962次。该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超过900万。
开创体育消费新局面
100种解锁运动的可能性
去年3月,“成都市100多个体育消费新场景”名单正式发布。全市共涌现出城市公园、工厂、文化创意产业、户外营地、全民健身、美丽乡村、旅游景点、商业中心、培训基地等8类110个体育消费场景。它生动地诠释了“成都体育的百种可能性”,让“成都人一样生活”成为时代的魅力。
卢克岛体育消费的新景象
早晨,金城绿道在朝阳下奔跑,呼吸青草和晨露的新鲜氧气,清洁心肺;下午,江滩公园的沙场,赤脚站在沙滩上,在热浪下蹦蹦跳跳,沐浴在阳光下,汗流浃背;日落时分,卢克岛湖畔,伴随着阵阵微风,勇立在潮水中追逐风浪,感受着城市滑水的不同魅力。
健身、滑雪、徒步旅行、马术卡丁车诸如此类,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找到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成都游玩并享受其中。
市民在成都江滩公园体验皮划艇运动新华社记者胥冰洁摄
去年,成都出现了50多个这样的新体育消费场景。它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体育健身的良好场所,而且有效地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增长。据市体育局测算,2020年成都市民体育消费总规模将达到481.2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2298.1元,占2020年成都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的8.7%。
提升运动健身圈
家里是“运动空间”
在成都建立和完善“15分钟健身圈”,只需步行即可。去年7月,成都发布了全国首个《家门口运动空间设置导则》,为“家门口”体育空间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标准指南。在该市的“黄金角落和银边”,大量新建和改造的体育空间正在涌现。
福清体育空间
16岁的蒋轶(音译)是一名滑板运动员,他住在福清路三段附近的一个社区。过去,他不得不开车去练习滑板太谷里。福清体育空间的建成和开放让他可以“滑”下楼。这里规划了一个特殊的滑板区,提供多个上升和下降的地方,这样少数民族运动也可以找到一个“目的地”。小蒋也希望,社区里有越来越多的极限运动场馆。
蒋轶在福清体育空间练习滑板
去年5月,福清体育空间一经亮相,就成为成都的“在线红色”体育签到点。福清路三段高架桥下有一条绵延数百米的“体育走廊”,建筑面积约13800平方米。这里有三个三人篮球场、两个互动式足球场、一个滑板区和一个嘻哈舞蹈区轮滑区域、1个乒乓球场和2个儿童游乐区,运动功能齐全。
WeparkplayPai社区智能足球公园
与福清体育空间类似,同汇门路37号街道旁也有weparkplayPai社区足球公园。这个900平方米的社区体育角由“24小时智能足球教室”、“快乐足球练习场”、“社区智能健身空间”和“快乐体育文化创意沙龙”组成。自开业以来,它在15分钟的步行时间内为大约15万名社区居民提供了服务,举办了220多场社区体育活动和全国足球比赛,成为周边社区居民首选的体育场所和“社交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成都市建设了福清体育空间、威派社区足球公园等50个市级示范“社区体育角”。
成都首个户外智能健身房
就在上个月,成都首家户外智能健身房也在东部新区地铁18号线三岔站前广场建成投入使用,为市民提供了最前沿、最智能的科学健身方式和场所。配备综合健身测试系统(体格测试台)、垂直健身自行车、推胸划船双功能教练机、智能赛车等19套设备,供市民免费使用。
作为一项体育惠民项目,公园、绿道和体育空间的健身设施“智能化”已成为成都市全民健身路径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成都位于罗水湿地公园饺子公园、“智慧绿道·科学健身”示范区将在城市的许多新公园建设,如福和摄影公园贵溪生态公园、金城湖等地已建成智能体育设施。成都已建成50多座智能体育设施。
实施体育与医学融合的新举措
科学健身指导更方便
为了促进全民健身与国民健康深入融合发展,市体育局还通过创新体育手段为群众办实事。去年12月,全国首个“体育健康促进服务平台”在成都诞生。
该平台可以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科学、有效、专业、安全的健身指导和服务。通过“运动处方库”,科学有效运动处方”,在“社区体育健康教师图书馆”找到身边的社区体育健康教师,参考“科学健身指南”中的健身指导视频进行锻炼,按照“运动饮食营养指南”科学饮食,以“食物动态平衡”为切入点,突出体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达到科学健身、均衡饮食的目的。
目前,该平台已在成都市全民健身监测中心和成都市人民医院投入使用四川省骨科医院、成都第一骨科医院上线。从…起运动医学经专家、医生等用户反馈,使用效果良好。下一步,该平台将继续完善功能,规范运行,计划在成都更多医院投入使用。
在体育与医学的融合方面,成都去年取得了许多成就。如完善“成都市体育锻炼适宜性指数”的发布机制,覆盖4500多万人,覆盖范围扩大;探索和推广公共卫生“门户”,启动“社区体育健康教师”培训项目,培训1000多名社区健康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3945、1150项社区级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同时国民体质监测人口超过12.4万人,公民体质合格率提高到93.1%。
蒋景元将她的运动医学知识“传授”给周围更多的人
据成都东部新区石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社区体育健康专家蒋景元介绍,“体医结合”事关民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实践工作。通过参与社区体育健康教师的培训,他从运动营养、科学健身、伤害防护和心理调试四个方面向更多的公民传递了“运动使身心健康”的理念。
红星新闻记者江山
编辑程立
(下载)红星新闻,有报道材料奖!)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江湖浪子
2022-03-08 16:59:47 回复
科学健身方式和场所。配备综合健身测试系统(体格测试台)、垂直健身自行车、推胸划船双功能教练机、智能赛车等19套设备,供市民免费使用。作为一项体育惠民项目,公园、绿道和体育空间的健身设施“智能化”已成为
羡秋
2022-03-09 00:38:26 回复
生“门户”,启动“社区体育健康教师”培训项目,培训1000多名社区健康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3945、1150项社区级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同时国民体质监测人口超过12.4万人,公民体质合格率提高到93.1%。蒋
約妹妹Play
2022-03-09 00:53:02 回复
中追逐风浪,感受着城市滑水的不同魅力。健身、滑雪、徒步旅行、马术卡丁车诸如此类,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找到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成都游玩并享受其中。市民在成都江滩公园体验皮划艇运动新华社记者胥冰洁摄去年,成都出现了50多个这样的新体育消费场景。它不仅为市民
春日无尾熊
2022-03-09 00:36:35 回复
举措科学健身指导更方便为了促进全民健身与国民健康深入融合发展,市体育局还通过创新体育手段为群众办实事。去年12月,全国首个“体育健康促进服务平台”在成都诞生。该平台可以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科学、有效、专
本文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点评 - 欢迎您
红际法律